今天分享的是:2025年新型电力系统下风光储系统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宏源证券
报告共计:19页
《2025年新型电力系统下风光储系统发展趋势分析报告》由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与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联合发布,聚焦新型电力系统转型期风光储系统的发展态势、互补关系、政策环境及未来趋势。当前我国电力系统处于“加速转型期”,截至2025年6月,全国新能源装机达16.7亿千瓦,发电量占比23.6%,青海、甘肃等区域电网新能源发电功率占比最高超80%,已形成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。新型电力系统仍以交流同步技术为基础,新型储能作为关键支撑,需具备低成本电量搬运、多时长电力保供、支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三大能力,可提供调频、调压等辅助服务,且在建设周期、土地利用、源网荷布局等方面具备灵活性,能补齐新能源出力不稳定的短板。随着新能源与储能成本下降,预计“十五五”期间部分风光储系统在特定场景可与火电平价,具备大规模替代常规电源的条件,当前风光储系统成本约0.25-0.5元,且新能源发展已从补贴驱动、配额驱动阶段逐步迈向市场驱动阶段,未来“风光储”系统全成本替代常规电源将开启市场驱动新篇章。政策层面,近年出台《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》等多项文件,推动新能源全面市场化交易、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及绿电直连发展,新能源价格机制也从保量保价+补贴向全面市场化交易过渡,取消强制配储,加速政策换挡。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将完善电能量、辅助服务、容量三大市场,结合碳补偿、绿电补偿等机制,引导风光储合理布局。技术方面,构网型技术将成为同步旋转机组的有效补充,人工智能在新能源预测、储能调度等领域应用加强,区块链助力分布式风光储调用结算;同时,降本增效是核心主题,需通过材料创新(如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)、效率提升推动风光储发展。新型储能调节时长需求将逐步演变,2030年前以4-10小时日内调节为主,远期将出现周、季节调节需求;氢能也将与电力系统协同,助力西部可再生能源输送与资源优化配置,为风光储系统发展提供更多支撑。
展开剩余71%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
发布于:广东省银河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